鰓金龜科昆蟲的1種。又稱黑絨金龜子,天鵝絨金龜子,東方金龜子,分佈於中國的東北、華北、寧夏、甘肅、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省(區);朝鮮、蘇聯遠東沿海地區、薩哈林島和日本。

  成蟲體長6~9毫米,體闊3.1~5.4毫米。小型甲蟲,體卵圓形,黑色或黑褐,也有棕色個體,微有虹彩閃光。頭大,唇基長大粗糙而油亮,刻點皺密,有少數刺毛,中央多少隆凸、額唇基縫鈍角形後折,與前緣幾平行。觸角9~10節,多數為9節,鰓片部3節。頭面有絨狀狀閃光層。前胸背板短闊,前後緣幾平行,密佈粗深刻點,前緣、側緣有長毛,前側角前伸銳角形,後側角鈍角形,後緣無邊框。小盾片舌形。鞘翅粗糙,密佈刻點,有9條淺縱溝。臀板大,三角形,雄體臀板末端向前彎,側緣內彎。腹部每個腹板有毛一排。足較細短,前足脛節扁闊,外緣有2齒,後足脛節狹厚,散佈著深而明顯的刻點,末端2距遠隔,著生於跗節兩側。爪成對,爪端深切。

  東方絹金龜系中國北方重要林業害蟲之一,尤其對苗木為害嚴重。通常年生1代,以成蟲越冬。越冬成蟲於4月上旬開始出土活動。成蟲食性甚雜,可為害40餘科約150種植物,在北方一些省(區),由於它每年出土活動早,數量大,常群聚為害苗木、防護林、固沙林和果樹的芽苞、嫩芽,造成嚴重損失。其蠐螬食害作物、樹木的地下部分,因食量小,食性雜,一般不造成嚴重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