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形科丹參屬的1種。產中國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生於海拔120~1300米山野灌叢草坡間。日本也有。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紅內白。莖高達80釐米,被長柔毛。葉常為單數羽狀複葉,有時為單葉或間有3小葉的複葉(單葉變種);側生小葉1~2(3)對,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兩面被疏柔毛。輪傘花序6至多花,組成頂生或腋生假總狀花序,密被腺毛及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花萼鐘狀,外被腺毛及長柔毛,具11脈,二唇形,上唇三角形,頂端有3個聚合小小尖頭,下唇2裂;花冠紫藍色或白色,筒內有斜向毛環,簷部二唇形,下唇中裂片扁心形,花絲長3.5~4毫米,藥隔長17~20毫米,上臂長14~17毫米,下臂短而增粗,藥室不育,頂端聯合。小堅果橢圓形。花期4~8月(見圖)。

  本種根入藥,含丹參酮Ⅰ(0.18~0.41%)、丹參酮Ⅱ-A(0.30~0.73%)、丹參酮Ⅱ-B、次甲丹參醌(0.15~0.39%)、隱丹參酮、丹參酸甲酯以及二氫丹參酮等成分,為強壯性通經劑,有祛瘀、生新、活血、調經等功效,為婦科的重要藥。近年來發現丹參對治療冠心病有良好效果。

  根的生藥鑒別性狀為:木栓層較薄,有時外被落皮層,木栓細胞含紫褐色物質;皮層稍寬廣;韌皮部較狹;木質部占據橫切面的1/2以上,由導管及木纖維組成,6~8個群束作放射狀排列,木纖維眾多,尤其密集於木質部的內側,射線較寬,由30~50列細胞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