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位置未定的1屬無莢膜、無芽孢、無鞭毛的革蘭氏染色陽性桿菌。微需氧,葡萄糖發酵產酸不產氣,無過氧化氫酶;在血瓊脂上呈甲型溶血,環境中含5~10%二氧化碳可促進生長。本屬的豬丹毒絲菌是引起豬丹毒的病原菌。也能感染其他畜、禽和野生動物以及魚類,人被感染後發生“類丹毒”。

  豬丹毒絲菌 菌體大小(0.2~0.4)×(0.5~2.5)微米,形直或微彎,小桿狀。在感染動物組織或血液塗塗片中,常為單個,成對或叢狀排列;從慢性病灶如心瓣膜疣狀物中分離的則多呈短鏈或長絲狀。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差,加入少量血液或血清,或在肉肝胃酶消化培養基中生長良好。適溫33~35℃,最適pH為7.6~7.8。在含有血清的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形成光滑(S)、中間(I)與粗糙(R)3個型,S型毒力最強,其次是I型;R型最弱。糖發酵能力較弱,不分解尿素,不產生吲哚,產生硫化氫,強毒菌株的明膠穿刺呈典型試管刷狀,平板上菌落灰白如雲霧狀,弱毒菌株的明膠穿刺無試管刷狀,平板上菌落呈分枝狀結構。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38~40%。有22個血清型。從病豬分離出的以S、I兩型較多。對鹽醃、火薰、幹燥、腐敗和日光等環境影響的抵抗力較強。對一般消毒藥品的耐受性不高。青黴素對本菌有高度抑制作用,其次為四環素和呋喃妥因。斷奶仔豬接種滅活氫氧化鋁吸附菌苗和減毒活菌苗,免疫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