鯡形目鯡科懞屬的1種,因鰓蓋的後方有一塊大黑綠斑而得名。又名扁懞、氣泡子、刺兒魚、金耳、金耳環、寬衫、黃魚。體長121~186釐米,最大個體265釐米。體略長而側扁。腹部很窄,有鋸齒狀棱鱗。頭中等長,吻稍鈍。眼近於側中位。脂膜較發達,不完全遮蓋著眼。眼間隔略凹。口小,無牙。上頜較下頜略長。鰓蓋骨後緣光滑。鰓孔大。假鰓發達。鰓蓋膜不與鰓峽相連。鱗近於六角形,縱列鱗53~56片,頭部無鱗。無側線。背鰭條15~17,其最後一鰭條延長為絲狀,向後約達到尾柄的中部;;臀鰭條21~24;尾鰭叉形。頭、體背側為黑綠色,體側上方有8~9縱行小綠點,體側下方和腹部為銀白色。分佈於印度到東印度群島和朝鮮及日本南部,中國沿海均有分佈。

  主要棲息於港灣和河口一帶。以浮遊生物和海底藻類為食。在近海及河口處產卵。黃海、渤海產卵期為4~6月。卵呈圓球形,浮性卵,卵徑1.2~1.6毫米。懷卵量7~9萬粒。沿海各地全年可以捕得,以春、夏兩季為盛漁期。肉質細嫩,可食,亦可用作魚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