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元素在地殼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數,又稱元素相對豐度。地殼包括地面下16公裡、水圈和大氣圈。

  美國化學傢F.W.克拉克等總結瞭世界各地5759個礦樣分析資料,第一次提出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值。為紀念克拉克,元素豐度也稱克拉克值。

  元素豐度是一個統計值,豐度小的元素的克拉克值往往不夠精確。各種參考書所列元素豐度也不盡相同,表1、續表是其中之一。

表1 地殼中元素相對豐度(重量%)

表1 地殼中元素相對豐度(重量%) 續表

  前面12種元素占地殼總重量的99.47%,其餘80種元素共占0.53%。

  地殼中各元素平均含量的原子百分數稱原子克拉克值(表2)。地殼中原子數最多的仍然是氧和矽。

表2 地殼中原子克拉克值(%)

  由表1、續表、表2中數據可知,地殼中原子量小的元素豐度大,表明非金屬、輕金屬比重金屬多。在豐度最大的12種元素中有5種非金屬。

  根據元素的相對豐度,W.D.哈金斯於1917年提出哈金斯規律如下:偶數質子數元素的豐度大於鄰近奇數質子數元素的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