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目蝰科白頭蝰亞科唯一的1種(見圖)。世界罕見。最早發現於緬甸克欽山。中國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江西、浙江、安徽、陝西有分佈。管牙類毒蛇,一般長500毫米左右,最長達770毫米。軀幹圓柱形,頭部白色有淺褐色斑紋,軀尾背面紫藍色,有硃紅色橫斑10~15+3~4個,左右兩側的橫斑數相等或略有出入,成對橫斑交錯排列或在背中線上相遇聯合成橫跨背面的完整橫紋。頭背具9枚大鱗;眶前鱗3(2),眶後鱗2(3);顳鱗2+3(2),上唇鱗6,2-1-3式,,下唇鱗8(7~9)。背鱗平滑,17-17-15行,是蝰科中行數最低者;腹鱗168~205;尾下鱗39~53對。3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外活動。發現於路邊、稻田、耕地、草堆;也出沒於住宅附近。屬晨昏活動類型。以小型嚙齒動物或食蟲目動物為食。人被咬傷時,除局部劇痛、腫脹、少量出血外,還出現頭昏、眼花、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吞咽困難等癥狀。

白頭蝰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