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菌亞門的1目。本目真菌常生長在植物的表面。菌絲體表生或半內生,以吸胞進入寄主細胞吸取養分。無性型是從菌絲上長出直立的分生孢子梗,在梗端形成單生或成串的分生孢子。絕大多數屬隻有大型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個別屬則有大、小兩型。有性型形成球型、扁球形或陀螺形無孔口的子囊果。絕大多數屬的子囊果壁分內、外壁,各由幾層細胞組成,隻有個別屬的子囊果壁由單層細胞組成而無內、外壁之分。子囊果壁最外層的少數細胞後來發育成附屬絲,大多數屬的附屬絲為長型,僅少數屬有長、短兩型型。在子囊果底部有單個或多個子囊,子囊內有2~8個單胞、無色至近無色的子囊孢子。在熱帶和亞熱帶很少形成子囊果,完全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越冬;在溫帶,夏季形成分生孢子,秋季形成子囊果,以子囊果越冬。

  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或核菌綱。一般認為本目隻有白粉菌科1科,但也有人主張把白粉菌科和小煤炱科合在一起稱為白粉菌目(E.S.勒特雷爾,1951)或暗絨菌目(C.E.亞伍德,1973)。

  依據菌絲體生長的特征、菌絲剛毛的有無、分生孢子的類型、子囊果壁的特性、子囊的數目和排列方式、附屬絲的類型和形態等,白粉菌科下分有性型19屬,無性型4屬。中國除巴西白粉菌屬和尖鉤絲殼屬兩個熱帶屬外均有發現,其中球鉤絲殼屬、頂叉鉤絲殼屬、小鉤絲殼屬和旋梗菌屬為中國建立的新屬。

  白粉菌很可能起源於與廣口盾殼科的祖先相近的真菌。它的全部已知種均為高等植物的專性寄生菌,尚不能完全脫離寄主在合成培養基上人工培養。它們可以寄生在近萬種的種子植物上,給很多經濟作物帶來危害。習見的有為害禾谷類的禾谷佈氏白粉菌,為害葡萄的葡萄鉤絲白粉菌,為害蘋果的蘋果白粉菌等。

  

參考書目

 鄭儒永、餘永年:《中國真菌志(白粉菌目)》,科學出版社,北京,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