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兇猛的食肉類恐龍,生存在距今1億年至6500萬年的晚白堊世。是已知最大的陸生食肉類,體長15米,僅頭部就有1.5米長,身高達6米。頭骨特別笨重,且高而側扁,具有兩個很大的眼前孔,眼眶呈橢圓形。牙齒極為發達,前上頜骨有牙4個,上頜骨有12~13個,下頜骨有14~15個。每個單牙皆呈兩側扁平的彎曲狀,齒冠最長者可達20釐米。在齒骨、隅骨和前關節骨之間有粗大的活動韌帶固著痕跡,頸骨較短,有9~10個頸椎,其構造特點是短寬型,背椎13~14個,薦椎5個,其神經經棘等緊密愈合。肩帶退化,肩胛骨細長,而肱骨短小,長僅有肩胛骨的一半。前足退化細弱,僅有二指,亦可能殘存第三指。腰帶非常發育,結構極為緊湊,不僅腸骨與薦椎緊密愈合,坐骨與恥骨的遠端也彼此貼合在一起;其恥骨遠端擴粗呈足狀突,而坐骨遠端為棒狀。這樣粗壯的腰帶結構,表明其後肢活動強烈。後足發達,Ⅱ、Ⅲ、Ⅳ蹠骨緊湊排列,局部愈合一起。Ⅴ趾退化。3個指上有大爪。所有這些頭骨、牙齒和四肢的特點都和這類恐龍的食性有關。

  霸王龍主要生活在丘陵區,以植物食性的爬行動物為主要的捕食對象。由於周圍生活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植物食性的龐大蜥腳類恐龍的絕滅,兇殘的霸王龍在晚白堊世最晚期也跟著絕滅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