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指地面附近物體受地球引力作用在真空中下落的加速度,記為g。為瞭便於計算,其近似標準值通常取為980釐米/秒2或9.8米/秒2。在月球、其他行星或星體表面附近物體的下落加速度,則分別稱月球重力加速度、某行星或星體重力加速度。

  在近代一些科學技術問題中,需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更精確地說,物體的下落加速度g是由地心引力F(見萬有引力)和地球自轉引起的離心力Q(見相對運動)的合力W產生的(圖1)。

Q的大小為 2( R EHcos φm為物體的質量; ω為地球自轉的角速度; R E為地球半徑; H為物體離地面的高度; φ為物體所在的地球緯度。這個合力即實際見到的重力 Wmg。地球重力加速度是垂直於大地水準面的。在海平面上g隨緯度 φ變化的公式(1967年國際重力公式)為:

g=978.03185(1+0.005278895sin2φ

 +0.000023462sin4φ)厘米/秒2

在高度為H的重力加速度g(1930年國際重力公式)同Hφ有關,即

g =978.049(1+0.005288sin2φ-0.000006sin22φ

 -0.0003086H)厘米/秒2

式中H為以米為單位的數值。

  最早測定重力加速度的是伽利略。約在1590年,他利用斜面將g的測定改為測定微小加速度a=gsinθθ是斜面的傾角。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另一方式是阿脫伍德機。1784年,G.阿脫伍德將質量同為Μ的重塊用繩連接後,放在光滑的輕質滑車上,再在一個重塊上附加一重量小得多的重塊m(圖2)。這時,重力拖動大質量物塊,使其產生一微小加速度

,測得 a後,即可算出g。後人又用擺和2Μ+ m各種優良的重力加速度計測定g。

  地球上幾個不同緯度處的g值見下表;從中可以看出g值隨緯度的變化情況:

  由於地球是微橢球形的,加之有自轉,在一般情況下,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不通過地心。重力加速度的測定,對物理學、地球物理學、重力探礦、空間科學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地球上幾個不同緯度處的重力加速度值

  

參考書目

 雅各佈斯著,吳佳翼等譯:《地球學教程》,地震出版社,北京,1979。(J.A.Jacobs,A textbook on Geonomy,Adam Hilger,London,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