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虱科昆蟲的1種。分佈很廣,在中國南起海南島北至黑龍江均有發生。主要為害水稻及取食禾本科雜草。特徵:後足脛節末端有一個可活動的片狀距。體連翅長約4毫米,雄蟲體背黃白色,前胸背板前側區有一新月形暗褐色斑紋,中胸背板兩側區黑褐色,腹面黑褐色;雌蟲腹面黃褐色,背面黃白色,中胸背側區為淺黑褐色。雌雄蟲前翅皆微黃褐幾乎透明,有時端部具煙褐暈,2翅合攏時,在結合緣的中部有一短條形的黑褐色翅斑。

  東北地區一年發生3代,福建、廣西6~88代。不耐低溫,在中部與北部地帶不能過冬。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等省(區)以卵在雜草內越冬。次年春先在雜草上取食繁殖,而後侵害農作物,並向北方遷移。成蟲多產卵於寄主葉鞘內,每一雌蟲可產卵200~600粒。若蟲和成蟲均活躍,取食於植株中、下部,低齡若蟲可能在幼嫩的心葉中取食。口器刺吸式,以刺吸寄主汁液為食。成蟲有趨光性和趨綠性。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是15~30℃,相對濕度是80%~90%。氣候適宜即會大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