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沉積地層單位。原為法國羅納河谷居民稱呼當地一種砂巖石材的名稱。19世紀時引入地質文獻,用以表示阿爾卑斯山區主要為中新統的一套厚度很大的以灰、綠色砂巖和礫巖為主的區域沉積地層。磨拉石厚外達幾千米,形成下部海相、上部非海相的楔形沉積體,即側向急劇變薄,粒度變細。磨拉石的砂巖中富次硬砂巖或巖屑砂巖,也發育長石質砂巖。砂巖層發育交錯層理,但不發育粒級遞變層理。磨拉石作為構造巖相術語,表示不同造山帶的不同造山期在複理石之後的一種普遍發育的構造巖相類型。如歐洲“紅紅色大陸”的泥盆系,石炭系含煤地層,美國洛基山區一部分白堊系地層等。地質文獻中常把磨拉石稱為後造山相,形成於後造山期。在沉積建造中還劃出磨拉石建造。磨拉石中發育三角洲相沉積,也可含煤層,還可形成厚的儲油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