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床地質學傢。字應鼇。1900年2月2日生於江蘇武進縣,1969年2月18日於北京逝世。1922年畢業於清華學校,1925年畢業於科羅拉多礦業學院,1927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學地質系教授,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副司長,礦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1955)等職。他還擔任過《地質論評》、《地質學報》主編。孟憲民長期從事礦床研究和地質調查工作。30年代後期起在雲南個舊負責錫礦勘探、開發工作期間,徹底改變瞭土法采錫的面貌。1942~1946年在雲南東川銅礦主持區域地質調查研究,為東川銅礦以後的大規模勘探和開發奠定瞭基礎。30年代中期發表的《湖南臨武香花嶺錫礦地質》(1935)、《湖南水口山鉛鋅礦礦物的沉積順序》(1935)、《安徽銅陵銅官山磁鐵礦床》(1933)三篇論文是他巖漿熱液理論後生成礦觀點的早期代表作,具有當時的世界水平。他最早引進礦物微化試驗鑒定方法。他提出瞭亞熱帶和濱海鈮鉭砂礦的找礦方向,發現中國第一個含鈹新礦物──香花石。在稀有金屬礦床研究方面作出瞭貢獻。在找礦思想上,50年代末,他主張“沿層找礦”。圍繞同生找礦理論,先後發表瞭《礦床同生說譯文選集》(合譯,1964)、《某些金屬礦床的找礦方向和方法的初步經驗》(1965)、《礦床分類與成礦作用》(1963)和《礦床成因與找礦》(1963)等著述,是中國同生成礦學派和層控礦床研究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