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組成為(Na,Ca)0.33(Al,Mg)2[Si4O10](OH)2·nH>2O,晶體屬單斜晶系的含水層狀結構矽酸鹽礦物。名稱來源於首先發現的產地法國的Montmorillon。蒙脫石顆粒細小,約0.2~1微米,具膠體分散特性,通常都呈塊狀或土狀集合體產出。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晶體一般呈不規則片狀。顏色為白色帶淺灰,有時帶淺藍或淺紅色,光澤暗淡。摩斯硬度2~2.5,比重2~2.7。蒙脫石屬1:1型結構單元層的二八面體型結構。交換性陽離子Na+Ca2+及水分子存在於相鄰結構單元晶層之間。層間水分子在100~200℃時逐步失去,但並不破壞結構單元層的結構。失水後的蒙脫石又可重新吸附水分子或其他極性分子進入層間。蒙脫石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和離子交換能力。同時還具有高度的膠體性、可塑性和粘結力。加水膨脹,體積可增加幾倍。是組成膨潤土的主要成分。用作鉆探泥漿,鑄型砂和鐵礦球團的粘合劑,還可用作造紙、橡膠、化妝品的填充劑,紡織和石油工業中作吸收劑、石油脫色和石油裂化催化劑的原料等。各種富含鋁矽酸鹽礦物經風化作用,熱液蝕變或沉積變質作用在堿性條件下都可以形成蒙脫石。在土壤和現代沉積物中蒙脫石也相當多。著名產地有美國懷俄明和意大利蓬札等。中國主要產地有遼寧、吉林、河北、浙江、新疆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