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肟在酸性條件下發生重排生成N-烴基醯胺的反應。1886年由德國化學傢E.O.貝克曼首先發現。常用的貝克曼重排試劑有硫酸、五氯化磷、貝克曼試劑(氯化氫在乙酸-乙酐中的溶液)、多聚磷酸和某些醯鹵等。反應時酮肟受酸性試劑作用,形成一個缺電子氮原子,同時促使其鄰位碳原子上的一個烴基向它作分子內1,2-遷移,其反應過程如下:

貝克曼重排是立體專一性反應。在酮肟分子中發生遷移的烴基與離去基團(羥基)互為反位。在遷移過程中遷移碳原子的構型保持不變,例如:

  貝克曼重排反應可用於確定酮類化合物的結構。工業上利用環己酮肟發生貝克曼重排,大量生產

-己內酰胺,它是合成耐綸6(見 聚己內酰胺)的單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