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譯泡令,美國化學傢。1901年2月28日生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1922年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1925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取得哲學博士學位。。1922~1963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任教,1931年任化學教授。1967~1969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化學教授。1969~1974年任斯坦福大學化學教授,1974年任榮譽教授。

  鮑林主要研究結構化學。1927年他推導出大量的離子半徑數據,曾被廣泛應用。1928年他測定瞭尿素、正鏈烷烴、六亞甲基四胺及一些簡單芳香族化合物的結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瞭第一批鍵長、鍵角的數據。1931年他利用X射線衍射法測出分子中原子間距,並進一步用它研究晶體和蛋白質結構,畫出分子結構圖形。同年,應用量子力學理論研究原子和分子的電子結構及化學鍵的本質,創立瞭雜化軌道理論。1931~1933年提出分子在若幹價鍵之間共振的學說,認為共振使分子特別穩定,並由此引出共振能概念。共振論的提出引起科學界的爭論。鮑林在化合物結構方面進行過大量的研究。1950年他認為在蛋白質的肽鏈上要滿足最大限度的氫鍵,因此蛋白質可能形成兩種螺旋體,一種是α螺旋體,另一種是γ螺旋體,他正式提出瞭蛋白質的α螺旋體結構。以後陸續發現多種蛋白質的原發分子的結構,為進一步研究脫氧核糖核酸(見核酸)的形狀和功能創造瞭條件。晚年在維生素C服用效果方面做瞭大量的研究工作。鮑林曾於1973年9月和1981年6月兩次到中國進行訪問和講學。他因對化學鍵本質的研究而獲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還獲得1974年度美國國傢科學獎章和蘇聯1977年度羅蒙諾索夫金質獎章等多種獎章。他著有《量子力學導論》(1935)和《化學鍵的本質》(1939)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