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虱科昆蟲的1種。蔬菜和觀賞植物的重要害蟲之一。中國北起大慶,南到石傢莊,西起蘭州、西寧,東到濟南均不斷猖獗發生。日本、荷蘭均有分佈。

  白粉虱蛹殼卵形或長橢圓形,長約1.64毫米,寬約0.74毫米。淡黃色半透明或無色透明,有時蛹殼大小變化很大;背盤區中央稍向上隆起,整個蛹殼面覆蓋白色棉狀蠟絲。亞體緣周邊單列分佈小乳頭狀突。在背盤區對稱分佈有5對較大的短圓錐形乳頭狀突。在腹部中段的2對較大的乳頭狀突之外側還分佈有1個小的乳乳頭狀突。管狀孔略呈三角形,蓋瓣片僅蓋住孔口上方,舌狀器明顯伸出蓋瓣片以外。在管狀孔上方兩側分佈1對鬃狀短毛,在亞體緣尾端分佈有2根鬃狀長毛。

  環境適合時,約1個月完成1代,1年可發生10代以上。1雌可產40~50粒卵。雌成蟲有選擇嫩葉集居和產卵的習性,隨著寄主植物的生長,成蟲逐漸向上部葉片移動,造成各蟲態在植株上的垂直分佈,常表現明顯的規律。新產的卵綠色,多集中在上部葉片,老熟的卵則位於稍下的一些葉上,再往下則分別是初齡幼蟲、老齡幼蟲,最下層葉片則主要是偽蛹和新羽化的成蟲。

  白粉虱作為溫室害蟲報道,已有110年的歷史。已有51個國傢記載這一害蟲,被取食植物達84科、249屬。近10年來,此害蟲的分佈和為害逐漸擴大和加重,不時侵襲農作物和森林樹種。1974年在日本廣島發生後,僅3年時間就蔓延整個日本,現記載日本寄主植物就有53科,181種。1971年荷蘭報道此害蟲的流行性大發生。1976年以後,在中國北方為害也十分猖獗。由於此害蟲吸食寄主植物汁液,引起葉片枯黃、萎蔫、生長衰弱以至枯死。此外,由於成蟲和幼蟲分泌大量蜜露,導致植物煤污病發生而嚴重污染果實和葉片,影響植物正常呼吸和光合作用,久而造成減產和降低蔬菜、果實的質量,影響觀賞植物的觀賞價值。中國寄主植物可達150種以上,其中包括蔬菜、花卉和藥材等。天敵麗蚜小蜂對之寄生率較高。用溴氰菊醋防治,常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