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南、北極地區終年寒冷的氣候。其範圍因氣候分類方法不同而有差異。天文分類法以南極圈(南緯66°33′~90°)和北極圈(北緯66°33′~90°)內的氣候為極地氣候;氣團分類法以北極鋒至北極和南極鋒至南極範圍的氣候為極地氣候;氣候要素和自然景觀分類法則以最暖月平均氣溫小於10℃,樹木不能生長的高緯度地區的氣候為極地氣候。

  極地氣候有以下主要特點:①輻射差額全年為負值。在任何季節,下墊面均比空氣冷,因而形成穩定的北極氣團團和南極氣團。②有極晝和極夜,最長各占半年。極晝時間雖長,但因太陽高度角小,光照微弱,雪面反射強,故氣溫低。③蒸發小,產生降水的水汽是外來的。降水以雪的形式,量少而溫度低,難融化,長年積累,形成很厚的大陸冰蓋。④風大雪幹,能見度差,極晝時期沿岸地帶多霧。

  極地氣候有兩個類型:①苔原氣候。相當於柯本氣候分類的ET氣候。最暖月平均溫度低於10℃,但高於0℃。一年中隻有2~4個月的月平均溫度在0℃以上。有苔蘚、地衣之類植物生長。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加拿大北冰洋沿岸和鄰近島嶼,以及格陵蘭島沿岸狹窄地帶屬此氣候。②凍原氣候。相當於柯本氣候分類的EF氣候。氣溫終年在0℃以下,冰雪長年不化。南極大陸、格陵蘭島大部分和北冰洋中央水域屬此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