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貨流形成的條件和特點,以及貨流分佈地域規律的領域。包括對貨流在各種運輸方式間的分配、主要交通線路上貨流的流量、流向、距離、構成、密度的調查和預測,為合理組織貨物運輸、促進貨流合理佈局和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發展提供依據。貨流地理與客流地理同為交通運輸佈局的基礎。

  一定數量和品種的貨物,通過某條交通運輸線路,從發運地至到達地的位移,稱為貨流。按其性質可分為地方貨流、中轉貨流和直通貨流;按其品名可分為煤炭貨流、石油貨流、鋼鐵鐵貨流、木材貨流、糧食貨流等10多種。貨流是運輸聯系在地域上的具體表現,比運量、運距和貨物周轉量等指標更為綜合化,即貨運指標地理化。貨流的單位是噸公裡方向。交通線路上一定距離的貨流量,稱為貨流密度(又稱貨運密度),單位為噸公裡/公裡。貨流反映地域間貨物運輸聯系,而貨運密度則反映交通線負擔貨運的程度。常將二者結合反映貨運狀況。

  影響貨流的主要因素 生產佈局、產銷聯系和運輸網佈局,以及物資調撥工作和運輸組織工作,對貨流的構成、流量、流向、距離、密度等有不同的影響。

  資源分佈、工農業生產佈局和消費區的分佈、規模,對貨流的流量和流向起到決定性影響。以世界三大產煤國的煤炭運輸為例:蘇聯煤炭資源主要在亞洲部分,而工業和人口集中在歐洲部分,所以,蘇聯是東煤西運;美國煤炭資源主要在中、西部地區,而工業和人口集中在東部地區,隨著西部煤田的大規模開發,西煤東運成為一個突出問題;中國煤炭資源多在北方,而工業和人口主要集中在東南部沿海地區,因此形成瞭北煤南運和西煤東運的局面。

  地域的經濟部門結構、企業組合程度及規模是影響貨流構成、流量、流向的重要因素。單個企業佈局的大型礦區往往外運貨流品種少、數量多,而內運貨流很少,造成方向上的不均衡。如在這類礦區佈局聯合企業和成組企業,則貨流品種較多,流量視其生產規模而定,方向上的不均衡程度即可減小。在缺乏原材料和燃料的大中型工業城市,運入貨物和運出貨物的品種和數量均較多,而在比例上運入大於運出。

  農業佈局對貨流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商品性農業生產的佈局。商品化程度高的農業區,其外運貨流的品種、數量較多;商品化程度低的農業區則較少。至於運入貨流,兩者均以農業機械、化學肥料等生產資料為主。

  生產地和消費地的地域結合狀況決定貨流的大致距離。生產地少、消費地多的貨物,貨流距離一般較長,如煤炭、石油、鋼鐵、木材;而生產地多、消費地也多的貨物,貨流距離則較短,如礦物性建築材料。此外,產品的生產季節性和消費季節性則影響貨流的季節性。

  交通運輸佈局決定貨流的具體流量、流向、構成、路徑和距離。當生產地和消費地之間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輸方式和線路時,由於它們的技術經濟特性和運輸能力不同,影響貨流的數量、構成和距離,如中國四川省運往上海市的物資既可由中路的長江下運,也可由北路的寶成、隴海、京滬鐵路運達,還可由南路的川黔、湘黔、浙贛、滬杭鐵路送達,其貨流的數量、構成和距離各不相同。

  在各條交通運輸線路上,貨流密度是有明顯區別的。貨流密度與該線輸送能力比較,可以反映出某一線路或區段輸送能力的負擔和利用程度,它是研究舊線改造標準和新線建設等級的經濟依據。

  合理運輸 為取得最大的國民經濟效益,要求選擇最經濟合理的交通運輸方式和線路,減少以至消除各種不合理運輸,加速物資和資金周轉,減少資源消耗,降低運輸費用,節約運力,提高運輸效率。因此,實現貨流合理化具有重大意義。

  貨流合理化又稱合理運輸。即註意發現和積極消除不合理運輸。不合理運輸主要有6種:對流運輸(或稱相向運輸)、過遠運輸、迂回運輸、重復運輸、無效運輸、各種運輸方式使用不合理等。產生不合理運輸的原因,主要是工業佈局不合理、各種運輸方式的分工和佈局不合理、物資調撥和運輸組織工作不完善等。交通運輸地理工作者對消除前兩種原因造成的運輸不合理可發揮作用。

  ①工業合理佈局是搞好合理運輸的重要基礎。工業佈局一般盡量接近原材料、燃料產地和消費區。在三者不可兼得時,消耗原材料多的工業,應靠近原材料基地;消耗燃料多的工業,應靠近燃料基地;產品與原料相比,產品運費高、運輸困難的工業,應配置在消費地;原料來源廣泛,產品需要地也廣泛的工業,應根據各地需要量相應佈局,以減少過遠運輸。配置工業時,要重視資源綜合利用,發展聯合企業和綜合性工業基地,形成綜合生產能力,以減少過遠運輸和對流運輸。對礦產品進行洗選和初步加工,提高外運產品質量,則可減少和消除無效運輸。

  ②運輸網合理佈局是搞好合理運輸的重要條件。依據各種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特征,充分利用現有運輸網和運輸工具。一般來說,短途運輸利用公路汽車運輸;沿海地區和江河流經地區利用水運;鐵路主要承擔大宗貨物的中、長距離運輸;管道和航空運輸要發揮其獨特作用。當現有運輸網不能適應需要時,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例如,在尚無鐵路的地區發展公路和水路運輸不能承擔運輸任務時,就應修建鐵路。在鐵路和公路密度較小的地域,除改造舊線外,尚需修建必要的新幹線和更多的支線、平行線、分流線、徑直線和聯絡線,修建運河等,以減少和消除迂回運輸。在工業佈局和運輸網佈局已定的情況下,貨物的合理調撥和組織運輸,是合理運輸的重要保障。應根據各種貨物的特點、產銷平衡、經濟區劃、交通線路能力,制定物資合理流向圖,盡可能做到運距短、中轉少、速度快、質量好、運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