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煤帶內煤最富集的地區。一個聚煤帶有一個或幾個聚煤中心。

  前蘇聯地質學傢П.И.斯捷潘諾夫於1937年在“聚煤帶和聚煤中心”學說中首次提出。他將全球按發生聚煤作用的主要時期劃分為3個區,每個區內又劃分幾個聚煤帶,每個聚煤帶包括幾個聚煤中心。

  1960年,蘇聯地質學傢А.И.葉戈羅夫對聚煤中心作瞭進一步的論述。指出氣候分帶決定瞭地表植被最發育的地區,也決定瞭泥炭化作用最強烈的地段。但是,,在每個聚煤帶中,聚煤作用是不均勻的。聚煤中心的分佈嚴格地受古地理條件(海陸分佈、地貌景觀)及大地構造條件的制約。在任何聚煤期中,聚煤面積的總和僅構成全球表面的百分之幾乃至千分之幾。但在某些地區,由於存在著極有利於聚煤作用的條件,可以在相對不大的面積內形成數千億噸乃至萬億噸的煤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