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形目雉科鶉屬的1種。又名鶉,紅面鵪鶉,赤喉鶉。體型、大小如雛雞,體長約160毫米(見圖)。翅長而尖;尾短;眉紋近白;上體黑褐,具棕色橫斑,並雜以淺黃色羽幹紋;頦和喉淺灰黃;上胸黃褐,雜以黑色錨狀斑;腹部及兩脅均灰白,雜以栗黃色寬闊縱紋;尾下覆羽棕白。雌雄羽色相似,但雄鳥較鮮豔。嘴角藍色;跗蹠淡黃色,無距。

  中國有2亞種:一在東部為普通亞種(Coturnix c.japonica); 另一在西部,為指名亞種(Coturnix c.coturnix)。這都是雉科中唯一具有遷徙習性的鳥。

  鵪鶉棲息於雜草叢生間,幹燥而近水處。春季到繁殖地後開始鳴叫。主要以草籽、豆類、谷粒、幼芽等為食,兼吃昆蟲和無脊椎動物。受驚時僅作短距離飛翔,又潛伏於草叢中。營巢於草地的幹燥處。巢呈淺窩狀,覆以疏松的幹葉和雜草。每窩產卵9~10枚。卵呈黃白到淺褐色,並雜以深色斑點。大小為(28~30)×(21~24)毫米。遷徙時多集群。

  分佈於古北界、東洋界和熱帶。在中國的普通亞種繁殖於東北地區及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遷徙和越冬則遍佈華東一帶,南抵海南島。指名亞種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繁殖,遷徙至西藏自治區南部越冬。

  鵪鶉肉味佳美,蛋亦可供食,很有營養價值。雄鳥性好搏鬥,人們常用作鬥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