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式 C 12 H 17 ClN >4OS。又稱鹽酸硫胺素。它存在於米糠中,在粗米、粗面粉、酵母和大豆中含量較多;中草藥防風、車前子、檳榔裡也都含有不少。C.芬克首先證明米糠中含有一種堿性物質,1936年R.威廉斯由1噸米糠內提取到5~10克維生素 B 1,並證明它也含有硫。

  性質 維生素B1為無色片狀固體(見彩圖);

維生素B1(放大400倍) 於248℃分解;溶於醇、甘油、水。維生素 B 1在酸性溶液中較穩定,在堿性溶液中因發生下列反應而被破壞:

在維生素B1分子中,連結兩個雜環的亞甲基因受兩邊環的吸電子影響,很容易受親核試劑的攻擊。例如,亞硫酸氫鈉可使分子按下式斷裂:

  制法 維生素B1由咪唑衍生物與取代噻吩反應而生成:

  生理功能 臨床上使用的維生素B1是人工合成的,另外還有兩種新的制劑,分別叫新維生素B1(也叫丙硫硫胺)和呋喃硫胺:

前者比鹽酸硫胺素容易吸收,後者由於在體內不易被分解硫胺的酶所代謝,故在體內存在時間較長,成為一種長效制劑。

  維生素B1能分佈在人體的各組織中,在肝、腦、腎和心臟中的量較多。它參與糖代謝中α-丙酮酸的脫羧反應。缺乏維生素B1時,丙酮酸的脫羧氧化受阻,造成丙酮酸和乳酸增多,同時減少對機體的能量供給,特別是在血液中。這兩種酸的增多會使小動脈擴張,舒張壓下降,從而易引起心臟功能不全的各種癥狀。此外,神經組織因糖代謝障礙而得不到所需的能量,會出現神經功能異常。

  臨床上稱維生素B1缺乏癥為腳氣病。中國唐朝的《千金方》中對此病的癥狀和防治早有記載。維生素B1還有助消化的功用,它是膽堿酯酶的抑制劑,使乙酰膽堿不被水解而發揮其增加胃腸蠕動和腺體分泌的作用。註射維生素B1偶有過敏反應,甚至會發生過敏性休克,故除急需供給小量者外,應避免註射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