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礦物成因及其應用的學科。礦物學的一個分支。礦物是自然環境的產物,其中儲存著其成因和找礦的資訊,研究這些資訊,是成因礦物學的中心課題。

  發展簡史 成因礦物學思想由蘇聯學者В.И.維爾納茨基於1890~1911年提出。他的學生А.Е.費爾斯曼提出瞭成因礦物學這個術語和礦物標型學說,並應用它判斷偉晶巖的形成條件和含礦性。P.拉姆多爾把礦物標型學說引入礦床學,提出礦石的標型礦物、、標型組合及標型結構構造。Д.П.格裡戈裡耶夫在1947~1955年提出礦物個體發生史的概念,1962年又提出“礦物單體和集合體的發育過程,統稱為個體發生史”的見解。1963年Е.К.拉紮連柯在《成因礦物學原理》一書中較系統地闡明瞭成因礦物學理論體系,並總結瞭礦物標型及其應用,使成因礦物學發展成為獨立的學科。1979年拉紮連柯提出礦物成因分類綱要,並在礦物成因分類中引入礦物標型學說。中國陳光遠與其學生於1963年提出閃石、綠泥石、黑雲母、石榴子石等礦物的成因分類和成因礦物族的概念。1987年陳光遠等在其《成因礦物學與找礦礦物學》一書中進一步完善瞭成因礦物學理論體系。

  研究內容 歸納起來有下述4個方面:①礦物的發生、發展、形成和變化的條件和過程,即礦物發生史。主要包括礦物個體發生史,礦物系統發生史(礦物種屬發生史、礦物共生組合發生史、礦物成因年代學)。②礦物形態、成分、性質、產狀的內在聯系及其對介質的依賴關系,反映介質狀態和條件的宏觀標志和微觀標志,即礦物的標型性。礦物溫度計和礦物壓力計是礦物特征反映出的礦物形成時的溫度和壓力狀況,屬於礦物標型范疇。③礦物和礦物組合的平衡共生及其時空分佈規律。④礦物的成因分類,主要根據不同成因的同一礦物種或族具有的化學成分特點,並結合其形態、性質等標型,對某種或族的礦物進行成因分類建立體系。

  研究意義 成因礦物學實踐性很強。它是礦物學聯系生產實際的橋梁。如巖石和礦石都是礦物集合體,而礦物如實地記載瞭由巖石和礦石所組成的地質體的形成與變化全過程,它可為地質體的成因及成巖成礦作用演化提供成因信息。因此,成因礦物學研究具有找礦和評價地質體成因與含礦性的意義。礦物標型學說直接可為找礦勘探服務,礦物標型的定量參數經統計加工,能有效地圈定遠景和找礦勘探靶區,並可預測深部及外圍的隱伏礦體。天然礦物形成條件的研究可為人工礦物材料的生產提供有效途徑和方法。此外,地熱礦物標型研究,涉及能源問題,活動斷層的礦物標型研究,涉及工程設施問題等。成因礦物學還有其理論意義,對礦物晶體化學理論深化,對巖石學和礦床學的成因學說的發展等都有推動和促進作用。

  與其他學科關系 成因礦物學要解決地質體的成因與含礦性,所以巖石學、礦床學、地層學和古生物學與它關系密切,它又是研究礦物形成條件的學科,因此它與實驗礦物學、實驗巖石學相輔相成。礦物對外界應力反應十分敏感,因此與構造地質學也密切相關。成因礦物學和找礦勘探學都為找礦與勘探服務,因此兩者密切聯系。成因礦物學還與固體物理學、波譜學、物理化學和膠體化學等學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