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間相互作用的一條定律,1687年為牛頓所發現。任何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品質成正比例,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兩個物體的品質,r表示它們間的距離,則物體間相互吸引力為

G稱為萬有引力常數。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首先提出的。牛頓利用萬有引力定律不僅說明瞭行星運動規律,而且還指出木星、土星的衛星圍繞行星也有同樣的運動規律。他認為月球除瞭受到地球的引力外,還受到太陽的引力,從而解釋瞭月球運動中早已發現的二均差、出差等(見 月球運動理論)。另外,他還解釋瞭彗星的運動軌道和地球上的 潮汐現象。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預言並發現瞭海王星。萬有引力定律出現後,才正式把研究天體的運動建立在力學理論的基礎上,從而創立瞭 天體力學。

  1859年,法國天文學傢勒威耶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速率的數值與用萬有引力定律算得的數值有偏差(見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以後又有人陸續發現月球運動長期加速、星光在太陽附近彎曲等用萬有引力定律無法解釋的現象。二十世紀以來,許多學者(如愛因斯坦等)又提出瞭各種新的引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