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成礦作用及其產物(礦床)與一定的地質作用及其產物(地質體)的專屬關係。習慣上多用於一定的巖漿巖(見火成巖)類型及其相關的成礦作用,即巖漿巖成礦專屬性。

  許多礦產都與巖漿巖有著空間的,甚至成因的共生關係。一般認為,超基性巖、基性巖和酸性巖的成礦專屬性明顯。例如,與橄欖巖、純橄欖巖有關的鉻、鉑礦床;與斜長巖、輝長巖有關的釩鈦磁鐵礦礦床;與角礫雲母橄欖巖有關的金剛石礦床等,都表現出明顯的巖漿成礦專屬性。與酸性花崗巖-流紋紋巖有關的有鎢、錫、鋰、鈹等礦產,成礦專屬性也較明顯。但中性及中酸性巖所表現的成礦專屬性就不十分明顯。

  由於花崗巖類分佈很廣且對成礦關系重大,對其成礦專屬性的研究也比較深入。1920年翁文灝首先將中國南方與成礦有關的花崗巖類劃分為兩類,即以長江中下遊為代表與鐵銅等礦產有關的偏中性的一類,和以南嶺為代表與鎢錫等礦產有關的偏酸性的另一類。前者較後者來自地下較深處。1974年,B.W.查普爾與A.J.R.懷特以巖石包體來源研究為基礎,劃分瞭與鎢及斑巖銅鉬礦有關的I型和與錫礦有關的S型兩類花崗巖。1977年石原舜三以巖石副礦物含量研究為基礎,劃分瞭與斑巖銅鉬礦有關的磁鐵礦系,和與錫、鎢礦有關的鈦鐵礦系兩類花崗巖。這些花崗巖類的起源、演化和物質組成都有差異,因而有著不同的成礦專屬性。

  對成礦專屬性的研究正從探討空間共生關系走向成因共生關系,而其研究目的也從簡單地區分含有不同礦產的巖類,走向同類含礦巖石中礦產的有無及礦化富集程度的區分與判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