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海岸潮灘上,主要由紅樹科(Rhizophoraceae)植物組成的一種特殊植被類型。紅樹林適生於風浪較平靜和淤泥深厚的海灣或河口高潮線以下的鹽漬土壤上,一般分佈在南、北緯32°之間的沿海地區,但以濕潤的赤道熱帶地區為主。據美國C.J.道斯1981年統計,全世界紅樹林的組成種類有18科23屬80種,中國學者統計為24科30屬82種。按其組成種類和生境條件的特點,全世界的紅樹林可分為印尼、太平洋西海岸的東方型和美洲、西印度群島及西非海岸的西方型。馬來來半島及鄰近島嶼海岸上,紅樹林生長繁茂,組成種類也最豐富。根據紅樹林的生境和組成種類的特點,分為海灘紅樹林和海岸半紅樹林兩類。

  中國的紅樹林從海南島的南端(北緯18°09′)到浙江省的平陽縣(北緯27°36′)均有分佈,但以海南島面積最大,組成種類較豐富,其次為廣東、廣西和臺灣、福建,在浙江省南部沿海有人工栽培的紅樹林,為秋茄樹(Kandelia candel)一種。組成中國紅樹林的主要植物有16科19屬和30種。

  紅樹林終年常綠,林冠整齊,由於生境條件特殊,故具有特殊的生理、生態學特征。例如特殊的根系(支柱根和呼吸根等)、葉細胞具有非常高的滲透壓和泌鹽能力以及植物的“胎生”現象等。在赤道地區,成熟的紅樹林樹高可達30~40米,層次結構復雜。中國的紅樹林受人類經濟活動幹擾大,多為次生林,隻有海南島和廣東、廣西大陸沿海部分地區,目前樹高還可達8~15米,胸徑10~30厘米。林內支柱根、板根和呼吸根發達,密集交錯,在防浪、護堤和積淤等方面產生重要的生態效益,海產養殖及樹皮提取鞣酸等經濟效益也很顯著。(見彩圖)

海南島東寨港紅樹林海岸(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