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指森林地區的局地氣候,由林區地理位置、環境條件、面積大小、地形特點、林木種類、林型結構等綜合影響而形成,屬中、小氣候範疇。廣義則指地球上森林地帶的氣候類型,包括不同氣候帶中各種森林氣候,如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氣候、溫帶針葉林氣候等,屬大氣候範疇。森林氣候的主要特點如下:

  ①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比空曠地區少。因為陽光投射到林冠時,有一部分被反射,大部分被吸收,僅有一小部分透過林冠到達林內,且且強度和性質都發生瞭變化。

  ②森林內氣溫變化和緩。白天林內陽光弱,樹木蒸騰耗熱,氣溫比林外空曠地區低,夜間林外空曠地區強烈放熱冷卻,而林內熱量卻不易散失,氣溫降低較慢,故夜間林內暖於林外。總的說來,森林地區年平均氣溫略低於空曠地區。

  ③森林內風速小。風入森林後,由於摩擦和阻擋作用,風速很快減小。森林附近風速也比空曠地區小,風速降低的距離一般背風面要數倍於迎風面,其值視林地面積、林高和林型結構而定。

  ④森林內的相對濕度和絕對濕度比空曠地區大。這是因為林內風速小,亂流交換弱,樹木蒸騰作用和氣溫偏低所造成。其相對濕度和絕對濕度的最大差值均出現在早晨和傍晚。相對濕度最小差值出現在日出之前。絕對濕度最小差值出現在日出前和正午前後。一年中,林內絕對濕度和相對濕度的日變化夏季大,冬季小,林內外差值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⑤樹冠截留部分森林上空降水,致使林內所形成的徑流強度比較小。例如,成熟的櫟樹林可截留降水10%左右,松林13~16%,稠密的雲杉林達32%。森林中還有特殊的水平降水和夜雨現象。由於森林及其附近濕度大,夜間輻射冷卻,往往產生如霧、露、霜等水汽凝結物。有時氣流攜雲霧經過山區,其中水滴被樹幹、枝葉截留,或凝結成霧淞,白天溶化後落地流入土壤。這種現象稱為森林的水平降水。潮濕地區的夏季午夜以後,林冠由於輻射冷卻作用不斷加強,森林中的濕空氣隨氣溫降低而漸趨飽和,在林木枝葉上凝成水滴,最後從枝葉上落下,形成森林夜雨。清晨日出後,氣溫回升,凝結作用停止,水滴開始蒸發,夜雨結束。

  ⑥森林中的地溫日較差較空曠地區小,並隨深度的增加而迅速減小。林外地溫變化深度大於林內。中、高緯度地區,林內地溫夏季低於林外,且差值大;冬季林內地溫高於林外,但差值小。低緯度地區,一年中林內地溫均低於林外,日較差和年較差均小於林外。

  森林與湖泊等下墊面一樣,由於氣流的交換作用而對鄰近地區氣候有影響。關於森林對局地垂直降水量的影響,由於問題復雜,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