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業生產部門(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業)或單項農業生產(如水稻、小麥、棉花、茶葉、柑橘、養羊等)為物件的農業地理研究領域。它一般包括種植業地理、林業地理、畜牧業地理、水產業地理、糧食地理、棉花地理等,是農業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業是多部門結合的產業,包括很多部門和作物。每一部門和作物的地理分佈,及其生產條件、過程和發展規律等都不相同。農業生產的發展,不論地區大小,總是體現為部門結構、作物佈局是否適合於該地區的生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因此,農業地域分工或農業商品生產基地的建立通常成為發達農業的標志。為瞭全面闡明農業生產地域分異規律,因地制宜實行農業生產合理佈局,有必要對農業生產各部門特別是對主要部門重要作物進行深入的地理研究。

  農業部門地理的研究內容是:①綜合評價影響和制約農業部門(或作物)地域分佈的自然、技術和經濟條件,特別是研究各農業部門的自然生態適應區域;②分析研究農業部門(或作物)的地域分佈特征,及其形成變化過程,該部門生產水平的地域差異和存在的問題,從自然生態適合性和經濟合理性對該部門現有佈局進行評價,提出調整佈局的科學論證和建議;③研究農業部門(或作物)的地域分異規律,不同類型生產區(集中區、分散區等)的形成和特點,制定農業部門區劃,分區闡明該部門的生產潛力和發展途徑,以及該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合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