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科學傢張衡創制的一件天文儀器,簡稱渾天儀,是一種水運渾象(見渾儀和渾象)。它是一個直徑四尺多的銅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恒顯圈、恒隱圈等(見天體的視運動)。有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以漏壺流水控制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表演星空的周日視運動,如恒星的出沒和中天等。這架儀器還有一個附屬機構,叫做瑞輪蓂莢,是一種機械日曆。它有傳動裝置和渾象相連,從每月初一開始,每天生一葉片;月半以後,每天落一葉片。漏水水轉渾天儀用的是兩級漏壺。這是現今所知最早的關於兩級漏壺的記載。它的受水壺也是兩個,壺蓋上各有一個金仙人,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一個指示白天的時間,一個指示夜間的時間。漏水轉渾天儀對中國後來的天文儀器的影響很大。唐、宋以來就在它的基礎上發展出更復雜更完善的天象表演儀器和天文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