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傢,形式邏輯的創始人,對自然哲學,科學分類學等有不少貢獻,是希臘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對後來西方哲學與科學思想的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西元前384年生於希臘北部的斯塔吉拉,西元前322年卒於哈爾基斯。17歲起隨柏柏拉圖學習和工作瞭20年,曾被聘為亞歷山大大帝少年時的導師。公元前 335年起在雅典創立呂克昂學園,其中建有圖書室、自然陳列館等,常以和學生一起散步的形式進行教學,後世稱為“逍遙學派”。他的很多著作經其弟子整理而流傳下來,成為西方古代的百科全書。與物理學關系較多的有:《物理學》(8卷,有中譯本,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北京,1982)、《天論》(4卷)、《起源與衰滅》(2卷)、《氣象學》(4卷)。另有一本《力學問題》為後人偽作。

  在古希臘,亞裡士多德是最後一個提出一套世界體系的人,也是最早從事廣泛經驗考察(特別在生物學方面)的人。他一反其師柏拉圖的“理念”論,把自然作為科學研究的客觀對象,並首先進行科學分類,促使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逐漸演變為若幹門獨立科學。他所命名的“物理學”是泛指研究無生命物質的構成形式、運動現象及其原因與目的的科學。他首先提出瞭自然科學中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如物質、空間、時間、運動等,並認為它們是彼此密切相關的,主張物質、空間與時間的連續性,反對存在“真空”的觀點。在科學方法論上,他首先提出歸納與演繹兩類方法。強調數學公理體系與邏輯推理的作用,主張應當嚴格地用數學來證明科學原理。他的這一系列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後來對科學的發展產生瞭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他的影響下不但出現瞭歐幾裡得《幾何原本》這樣罕見的傳世名著,而且也把後來西方一代又一代學者們的註意力引導到對自然界基本法則進行深入的考察上來。這些觀點和方法正是亞裡士多德學說中不可忽視的活的靈魂。

  亞裡士多德的物理學,今天看來,有幾條根本性的缺陷。

  第一,在方法論上,他隻註意簡單的觀察和嚴格的推理。他認為研究“應從我們最明白易知的事物開始”,但卻錯誤地過分引伸,以為從簡單的感性知覺通過理性活動可以一下子到達普遍抽象的頂點,從而對所謂的封閉而有限的宇宙給出一幅最終的科學圖像。他這樣的推斷過程是錯誤的,不可避免地導致將生產水平很低的社會中人們積累的一些原始直覺經驗和哲學思想,上升為絕對化的真理。因此,亞裡士多德的物理學實質上隻是一種經驗科學性質的自然哲學體系。

  第二,他這種根據人的感覺經驗和邏輯理性建立起來的體系,力圖用生物機體(包括人體)有目的的運動現象來統一解釋無生命物質的運動及其原因,例如他列舉出物質的運動變化有“四因”: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一切物體都具有某種天賦的目的或“自然本性”:天體永遠圍繞地球這一宇宙中心作勻速圓周運動;組成地上物體的四種基本元素(水、火、氣、土)都“趨向於自己特有的空間”,具有尋找自己“天然處所”並停留在那裡的本性,從而形成重者向下,輕者向上的“天然運動”(“因本性運動”)。由此可見,亞裡士多德的自然觀帶有濃厚的目的論的擬人色彩,正是這一內在因素導致他的原始型理論很容易為後來的宗教勢力利用來宣揚宇宙和諧和神的意志。

  第三,亞裡士多德在總結前人的具體成就時,拋棄瞭原子論,主張地心說。他首先利用直覺經驗和數學比例關系來研究物體的位移運動,建立瞭兩條影響深遠但不準確的比例定律。其一,他認為“下落運動的快慢有兩個原因:①運動所通過的媒質不同(如通過水或土或空氣),②運動物體自身輕或重的程度不同,如果運動的其他條件相同的話”。因此他關於落體運動的定律是:“物體下落的時間與重量成反比,如一物重量是另一物的兩倍,則在同一下落中隻用一半的時間。”“如果空氣比水稀兩倍,則同一運動物體在水中運動時要耗費兩倍時間。”其二,除上升下落外,地上物體的其他一切運動,他都認為是強迫運動:“任何運動著的事物都必然有推動者”。這種強迫運動的比例定律為:“設動力為α,運動物體為β,經過距離為γ,發生位置移動的時間為δ,則同一動力α在同一時間內將使β/2移動2γ,或在δ/2內使β/2移動距離γ。”由於教會的吹捧,這些定律在16~17世紀以前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教條。

  此外,亞裡士多德還對虹、視覺、管長與樂音的關系等物理現象作過一些初步的觀察和解釋,他還從月食和星座的變遷推證瞭地球是圓形等。

  列寧在《哲學筆記》中指出:“僧侶主義扼殺瞭亞裡士多德學說中活的東西,而使僵化的東西永世長存。”顯然,對亞裡士多德在物理學和自然科學發展中的作用和影響以及其局限性,應進行歷史的分析。對物理學的發展來說,亞裡士多德初步提出以物質運動及其與時間、空間、與周圍物體的關系及物質本原為研究對象以形成一門獨立的自然學科,重視對近身事物的具體觀察,強調思維邏輯的作用,首先引用數學方法來考察具體物理定律,從而引起眾多的討論與研究等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為歐洲文藝復興以後物理科學在實驗基礎上的奠基起瞭某些先導的作用。這一成就不應被抹煞。另一方面,他在理論和方法上的重大缺陷,又造成瞭被教會加以神聖化的條件,成為繼後物理學發展的嚴重障礙。當伽利略等糾正瞭亞裡士多德的錯誤,把物理學牢固地建立在觀察與實驗的基礎上,恢復與發展瞭他重視邏輯推理和運用數學工具的傳統以後,物理學在西歐的社會生產力蓬勃發展的條件下得到瞭迅速的發展。

  

參考書目

 P.Frank, Philosophy of Science,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