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愛因斯坦應用量子論的觀點,於1907年提出的計算固體熱容的原子振動的簡單模型。愛因斯坦模型指出:①固體內原子均以同一特徵頻率v振動,②每一原子有三個振動自由度,③可以將黑體輻射的普朗克公式應用到固體中原子的振動上去,且每一振動自由度的振子作為線性振子而具有平均能量

。應用這個模型得出固體的定容容摩爾熱容

其中

稱愛因斯坦特征溫度;而 R= N 0 k是摩爾氣體常數; kT分別是玻耳茲曼常數和熱力學溫度; h是普朗克常數。當 T》θ E時得 C V3 R,同用 能量均分定理得到的結果一致。當 T θ E時, ,隨著 T→0而指數地趨於零,同實驗結果大致相符,解決瞭杜隆-珀替定律不能解釋的低溫下固體熱容同溫度有關的實驗事實,但在低溫下畢竟下降得快瞭些。更正確的理論見 德拜模型。這是因為愛因斯坦模型隻考慮瞭一種頻率,忽略瞭其他振動頻率。雖然這樣,也已說明瞭這個簡單模型的特有成就。

  不同材料的固體各有其特征頻率v, 所以θE的值不同,熱容曲線也不同,但在高溫時都趨於同一個常數3R,同材料的本身性質無關。由於諧振子的頻率

,即 v同原子間內在的彈性力系數 μ及原子質量 m的比值有關,故不同元素的 C v值趨於常數3 R時的溫度不同。對輕元素如鈹、硼等,因為 μ/ m值大而θ E也大,故在室溫時 C v還未達到3 R的數值。

  

參考書目

 龔昌德編:《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