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自然科學傢。1776年8月9日生於都靈的一個貴族傢庭,早年致力於法學工作,1796年得法學博士後曾任地方官吏。他從1800年起開始自學數學和物理學。1803年發表瞭第一篇科學論文。1809年任韋爾切利學院自然哲學教授。當都靈大學於1820年設立義大利的第一個物理講座職位時,他就被任命為這講座的教授。1822年由於政治上原因,這個講座被撤銷,直到1832年才恢復,由A.-L.柯西擔任教授。一年後柯西去佈拉格,阿伏伽德羅又重新擔任此職,直到1850年退休休。1856年7月9日在都靈逝世。

  阿伏伽德羅畢生致力於化學和物理學中關於原子論的研究。當時由於J.道耳頓和J.L.蓋-呂薩克的工作,近代原子論處於開創時期,阿伏伽德羅從蓋-呂薩克定律得到啟發,於1811年提出瞭一個對近代科學有深遠影響的假說:在相同的溫度和相同壓力條件下,相同體積中的任何氣體總具有相同的分子個數。但他這個假說卻長期不為科學界所接受,主要原因是當時科學界還不能區分分子和原子,同時由於有些分子發生瞭離解,出現瞭一些阿伏伽德羅假說難以解釋的情況。直到1860年,由於意大利化學傢S.坎尼札羅的努力,阿伏伽德羅假說才被普遍接受,後稱為阿伏伽德羅定律。它對科學的發展,特別是原子量的測定工作,起瞭重大的推動作用。1893年德國化學傢W.能斯脫在他的理論化學專著的書名下還特別加瞭一個很有分量的標題──“根據阿伏伽德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