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穩定而持久地把註意力集中於當時所應註意事物上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是與專心相對立的概念。在分心情況下,有關的心理活動鬆馳、動搖,因而難以有效地進行學習和工作。

  與當前活動無關的強烈或新異刺激,如安靜環境中出現的喧鬧聲等常會引起分心。疲勞、身體不適和不穩定的情緒等也可引起分心。分心可以通過意志努力排除幹擾加以克服。實驗中,讓被試連續做類似打字的工作,同時記錄他手指反應的時間和力量以及他的呼吸動作。當被試安安靜靜地工作瞭一段段時間以後,忽然出現嘈雜聲音的幹擾,這時就會發現被試用手按鍵的力量增強瞭,還伴有言語活動,高聲說出字母或數目。這證明,在分心的情況下,人可以用投入更多的肌肉力量和智力活動來克服分心。適應也能消除分心。在一個實驗中,用呼吸儀器測定氧消耗量,以衡量被試所消耗的體力。讓被試每天在喧鬧和安靜的條件下各工作20分鐘。結果發現,開始幾天,喧鬧時工作的耗氧量比安靜時要多,但到第7天,兩種環境下工作時的耗氧量卻一樣瞭,這便是適應的結果。人自己對分心刺激的態度也很重要。如果一個人對工作時發生的噪聲非常厭煩,那麼這種情緒會助長噪聲所產生的分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