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訪員和受訪人面對面地交談來瞭解受訪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心理學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又稱晤談法。在訪談過程中,儘管談話者和聽話者的角色經常在交換,但歸根到底訪員是聽話者,受訪人是談話者。訪談以一人對一人為主,但也可以在集體中進行。

  因研究問題的性質、目的或物件的不同,訪談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據訪談進程的標準化程度,可將訪談法分為結構型訪談和非結構型訪談,前者的特點是按定向的標準程式進行,通常是採用問卷或調查表;後者指沒有定向標標準化程序的自由交談。根據訪員掌握主導性的程度,可分為指導性訪談和非指導性訪談。根據受訪人的多少,可分為個人訪談和團體訪談。根據訪談內容的作用方向,可分為導出訪談(即從受訪人那裡引導出情況或意見)、註入訪談(即訪員把情況和意見告知受訪人)以及既有導出又有註入的商討訪談。在商討訪談中所商討的內容以受訪人為中心時,稱為當事人本位訪談;以問題事件為中心時,稱為問題本位訪談。作為心理學研究手段的訪談法,還可以分為訪談檢測法和訪談調查法。訪談檢測是指在心理學研究過程中,一邊訪談,一邊觀察受訪人,對實驗、測驗、診斷中觀察到的有關心理學問題進行檢驗。訪談調查是對許多受訪人一個個地進行訪談,進行社會心理學調查、輿論調查和態度調查等等。以特定問題為焦點進行詳細的訪談稱為集中訪談。這種訪談多用於一般性調查結果的整理之後對特定問題的調查。為瞭追尋受訪人更深層的東西(如無意識動機或遭受過的挫折等)還可作投射法訪談。這種深入到受訪人自我深層的訪談稱為深層訪談。深層訪談在臨床心理學中有廣泛的應用。

  訪談法在心理學領域中的應用,有較久遠的歷史,它幾乎是和內省法、觀察法同時出現的。現在使用訪談法進行心理學研究時,訪員都必須受過專門的訓練,學習由心理學傢撰寫的訪談手冊,掌握訪談法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各種訪談手冊都要求訪員在實施訪談時應註意下列各點:①使受訪人有輕松愉快的心情(訪員當然也應如此);②創設恰當的談話情境;③不使受訪人感到有社會壓力;④應具備正確的預備知識;⑤應具備細致的洞察力、耐心和責任感;⑥不對受訪人進行暗示和誘導;⑦對相同的事情會從不同的角度提問;⑧能如實準確地記錄訪談資料,不曲解受訪人的回答。由於訪員技術水平低而使訪談的內容和結果不實,這稱為訪員偏差。產生訪員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①訪員對受訪人有偏見;②訪員想要受訪人作出某種回答而產生的期望效應;③訪員進行暗示或誘導性提問。由訪員偏差所得到的資料,已失去瞭科學研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