嚙齒目的1科。通稱鼯鼠(見彩圖)。為典型的樹棲類,與松鼠科親緣關係很近〔二者頰齒(包括臼齒、前臼齒)在頜兩側各為5枚,下頜兩側均各4枚〕,不同點是前後肢之間有被軟毛的皮褶,稱飛膜。當爬到高處後,將四肢向體側伸出,展開飛膜,就可以在空中向下往遠處滑翔,因而又稱飛鼠。全世界現存13屬34種,中國有7屬16種,其中中國特產的有3種:複齒鼯鼠、溝牙鼯鼠和低泡飛鼠。本類動物多數分佈在亞洲東南部的熱帶與亞熱帶森林中,僅少數幾種分佈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的溫帶與寒溫帶森森林中。

鼯鼠

  體型多為中等,小飛鼠屬體長13厘米以上,大鼯鼠屬體長50厘米以上;多數種類的毛色都比較艷麗;牙齒多為22顆。

  復齒鼯鼠體長20~30厘米;頭圓吻短,眼大而圓;頭頂和頰部毛灰色,耳基部有細長的黑色簇毛,耳外緣橘黃色;體背、耳背與足背灰黃褐色,毛基深灰色,腹部灰黃色,飛膜邊緣毛棕紅色;尾形扁平,尾略短於體長,毛長而蓬松,土黃灰色,端毛黑褐色;趾長、爪尖。僅見於中國河北、山西、陜西、湖北、四川、雲南、西藏東部。棲息於有松柏的山林,住在陡壁或石洞中,窩如鳥巢,內鋪細枝、草葉等。夜間和晨昏活動。主要以松柏葉為食,喜食松柏籽。每年繁殖1~2次,每胎產2~4仔,初生幼仔無毛,但有皮膜。目前北京山區已有人工飼養。

  溝牙鼯鼠在外形上與復齒鼯鼠相近,因上門齒唇面有1條縱溝而得名。分佈在中國河北、四川省。

  低泡飛鼠體型略小,僅產於中國海南省,無明顯經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