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子植物門、蘇鐵科的1屬(見彩圖)。常綠木本植物,樹幹圓柱形,通常不分叉,髓部大,木質部及韌皮部窄,次生木質部幾全部由管胞組成,莖幹上部常殘留有鱗葉及營養葉的葉基;葉、小孢子葉、大孢子葉均螺旋狀排列。葉有鱗葉及營養葉二型:鱗葉小,密被褐色氈毛;營養葉幼時拳卷、裂片內卷,大型,深裂成羽狀,稀二回叉狀深裂,集生於莖幹頂部,呈棕櫚狀,羽狀裂片窄長,中脈顯著,基部下延,葉軸基部的小裂片變成短刺。雌雄異株,小孢子葉球單生莖幹頂端,直立或後漸彎垂;小孢子葉扁平,楔形,,下面著生多數單室的小孢子囊,通常3~5個聚生,無柄;小孢子側面觀為船形,極面觀為橢圓形,具單溝,外壁具網狀雕紋,小孢子萌發時產生兩個有鞭毛能遊動的精子;大孢子葉自莖幹頂端的鱗葉腋部生出,多數聚集成球狀,扁平,上部或深或淺的羽狀分裂或成齒狀,下部柄狀,柄的上部兩側著生2~10枚胚珠。種子的外種皮肉質,中種皮骨質,內種皮膜質。染色體基數x=11。蘇鐵科出現於古生代二疊紀,中生代三疊紀至早白堊世最繁盛,晚白堊世劇減,進入新生代第三紀至第四紀更為減少。生存的蘇鐵科植物共10屬約110種,分佈於東西半球的熱帶及南亞熱帶,少數種可沿幹熱河谷伸至中亞熱帶。中國僅產蘇鐵屬1屬約11種,分佈於臺灣、福建南部、廣東南部、海南島、廣西南部、貴州南部、雲南南部及北部與四川南部。

篦齒蘇鐵 雄株

篦齒蘇鐵 雌株

  蘇鐵科植物因樹形美觀,四季常綠,是人們所喜愛的庭園或盆栽觀賞植物,常作商品貿易而屢遭挖掘,致使各種蘇鐵的自然分佈區逐漸減縮,天然植株越來越少,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將蘇鐵科的所有屬種列入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中,不允許或限制作商品貿易,以免讓蘇鐵科植物繼續遭到人為的破壞。

  蘇鐵植株中可分離出蘇鐵雙黃酮,幹髓的淀粉可供食用,種子中含蘇鐵毒苷、新蘇鐵苷、膽堿和胡蘆巴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