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動物學傢和生理學傢。1810年12月7日生於諾伊斯,1882年1月11日卒於科隆。他開創瞭現代組織學並是細胞學說的創立人之一。他受教育於波恩、維爾茨堡和柏林大學,1834年獲博士學位生涯後,成為生理學傢J.P.彌勒的助教。。

  1834~1839年是他在科研工作中最富創新的年代。他研究消化過程,發現瞭胃中與消化有關的物質──胃蛋白酶。這是從動物組織提取的第一個酶。他設計瞭實驗來測計荷載相同重量的肌肉受到相同刺激時收縮長度的變化,並對收縮強度與刺激強度進行比較借助物理方法顯示生理功能,為生理學研究開辟瞭新的定量途徑。他通過實驗認識到酒精發酵與酵母的代謝有關,有機物的腐爛是由於活的有機體(微生物)的代謝的結果。並且首先使用“代謝作用”(metabolism)一詞。他的重大貢獻是1839年發表的《動植物結構和生長一致性的顯微研究》。他受植物學傢M.J.施萊登的影響,認為脊索細胞(或軟骨細胞)與植物細胞有相似性,並認為細胞是各種組織的基本單位,所以有不同形狀都是由於細胞分化的結果。因此,基本單位雖然在生理上完全不同,卻可能是根據同一法則發育出來的。他和施萊登共同奠定細胞學說的基礎。但是他也接受瞭施萊登的錯誤觀點,認為細胞是在基質內通過結晶的過程形成的。1839年後,由於發酵的見解而受到當時權威人士的攻擊,使他的處境十分困難,長期處於憂慮和抑鬱狀態。後來L.巴斯德的實驗才證明他的見解是正確的。

  1839~1848年他在盧萬大學任生理學教授,發展瞭膽導管的實驗方法,研究膽汁在消化中的作用,認為在消化道中不能沒有膽汁。1848年在列日大學任生理學教授並兼任解剖學、胚胎學教授。在這個日益興旺的工業區他還發展瞭一系列煤礦用的排水和急救設備。直到1879年他退休之前,依然講授生理學。他在中年以後有越來越明顯的宗教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