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1科。喬木或灌木。奇數羽狀複葉或單葉,對生或互生;有托葉,稀無;葉緣有鋸齒。花整齊,兩性或雜性,稀雌雄異株,輻射對稱;排列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5數,覆瓦狀排列;雄蕊著生於杯狀花盤外,與花瓣互生,花絲有時扁平,花藥背著,內向;花盤通常明顯;子房上位,3室,稀2或4室,每室有1至數顆胚珠,倒生,花柱各異,分離至基部連合。果實蒴果狀,但常為漿果、核果或蓇葖果,種子多顆。該科植物與槭樹科植物一樣,具有x=13的染色體基數。花粉粒扁球形、球形,極面觀為3裂圓形或鈍三角形,大小為(17~19)×(46~52)微米;3孔溝,少數2~4孔溝,外壁外層在萌發孔附近漸變薄,表面具網狀紋飾。有5屬約60種。分佈於亞洲熱帶、美洲熱帶和北溫帶。中國有4屬22種,南北各地均產,但主產西南部,癭椒樹屬為中國特有屬。

  本科植物化石最早出現於白堊紀晚期,中國山東省臨朐的中新世地層中也發現瞭癭椒樹屬化石。證明省沽油科植物早在中生代晚期就已存在。在植物區系地理成分上,省沽油科的各屬隸屬於不同的區系地理成分,省沽油屬屬北溫帶成分;野鴉椿屬屬東亞的中國和日本成分;山香圓屬屬美洲熱帶和亞洲熱帶成分;癭椒樹屬為特有成分。往往在低山至中山海拔500~2700米的不同植物群落組成中以伴生種或附屬種出現。

  省沽油屬栽培供觀賞。省沽油鮮葉含省沽油素(sta-phylin);種子含油可供制皂;莖皮造纖維;果實及根入藥,果實治療幹咳,根治療婦女產後瘀血。野鴉椿木材可為器具用材;種子含異槲皮苷(isoquercetrin)、矢車菊素3-木糖-葡萄糖苷(cyanidin3-xylosylglucosid)和黃芪苷(astragalin),民間以果、根入藥,果有祛風散寒、行氣止痛之效;根有解表清熱利濕的作用;樹皮含鞣質,可提栲膠。銳尖山香圓民間常用根和葉治跌打損傷和脾臟腫大。

  本科在親緣關系上可能與庫諾尼科(Cunoniaceae)、接骨木科(Sambucaceae)及重陽木科(Bischofiaceae)相近。有些學者把省沽油科放在無患子目(Sapindales)中,因為它具有很原始的木材結構,大部分具托葉,通常子房每室具幾個胚珠,胚乳發育很好;但該科並非與無患子科有同一的直接祖先,因它僅有1套雄蕊,而這個目中的其他科則具2套或幾套雄蕊。也有人把省沽油科放在衛矛目(Celastrales),因為該科的花粉與衛矛科十分相似;但具復葉(稀單葉)的特征則與衛矛科附近的科不一致;而子房每室具多顆胚珠,種子具豐富的胚乳等特征,又使省沽油科在該類群中為相當原始的科。不管省沽油科放在哪些科附近,它們均由薔薇科同一基幹衍生而來。也有人將省沽油科分為2個亞科,即癭椒樹亞科(Tapiscioideae)和省沽油亞科(Staphyleoideae),前者包括癭椒樹屬和另一個中國不產的屬,後者包括省沽油屬、野鴉椿屬和山香圓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