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分子科學傢。1910年6月19日生於伊利諾州斯特靈。1985年9月9日逝世。1934年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後任職於杜邦公司,進行高分分子基礎理論研究。1948年在康奈爾大學任教授。1957年任梅隆科學研究所執行所長。1961年任斯坦福大學化學系教授,1975年退休。1953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弗洛裡在高分子物理化學方面的貢獻,幾乎遍及各個領域。他是實驗傢又是理論傢,是高分子科學理論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6年用幾率方法得到縮聚產物的分子量分佈(見高聚物的分子量分佈),現稱弗洛裡分佈。1942年對柔性鏈高分子溶液的熱力學性質,提出混合熵公式,即著名的弗洛裡-哈金斯晶格理論,由此可以說明高分子溶液的滲透壓、相分離和交聯高分子的溶脹現象等。1965年他提出溶液熱力學的對應態理論,可適用於從小分子溶液到高分子溶液的熱力學性質。在柔性鏈高分子溶液方面,1949年找到瞭溶液中高分子形態符合高斯鏈形態,溶液熱力學性質符合理想溶液性質的溫度-溶劑條件。此溫度現稱弗洛裡溫度或θ-溫度,此溶劑通稱θ-溶劑。1951年得出著名的特性粘數方程式。1956年提出剛性鏈高分子溶液的臨界軸比和臨界濃度,在此濃度以上將出現線列型液晶相。在高分子聚集態結構方面,他1953年就從理論上推斷高聚物非晶態固體中柔性鏈高分子的形態應與θ-溶劑中的高斯線團相同,十幾年後為中子散射實驗所證實。他還建立瞭高聚物和共聚物結晶的熱力學理論。他在內旋轉異構體理論方面補充瞭近鄰鍵內旋轉的相互作用,使構象的計算達到實際應用所需的精確性,可以從分子鏈的化學結構定量地計算與高分子鏈構象統計有關的各種數值。著有《高分子化學原理》和《長鏈分子的統計力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