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滅的迷齒亞綱的兩棲動物。產自北美早二疊世地層中,屬名取自產地賽姆的地名。

  賽姆螈兼有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雙重特徵,故以往又譯名為蜥螈。“蜥”代表爬行類,“螈”代表兩棲類。它有一些性質是原始的兩棲類和爬行類所共有的,如單枕髁、腦顱的結構、肱骨孔等。但身體骨骼已出現瞭許多爬行動物的特徵,如脊椎的構造、間鎖骨已出現一長柄、腸骨已稍擴張、開始出現第二個薦椎以及出現2-3-4-5-3(4)的趾式。而頭骨上發育的耳凹和間顳骨的存在在都是典型的兩棲類特征。

  正因為這種特殊的形態構造,賽姆螈被認為是由兩棲類進化為爬行類的例證,它本身的分類位置也一度不斷地變動於兩棲類和爬行類之間。歸屬爬行類時,就被稱作螈蜥。

  自從在它的年幼個體的頭骨上發現有側線系統的痕跡,以及發現瞭它的近親帶鰓的蝌蚪化石以後,賽姆螈被確認為兩棲動物。

  賽姆螈生存的地質時代也說明它已不可能是爬行動物的直接祖先,因為真正的爬行動物早在它出現之前(石炭紀中期)即已存在。

  潘欽根據耳凹和鐙骨等的研究,提出不僅賽姆螈自身,而且整個蜥螈形類(Seymouriamorpha),乃至所有具有耳凹的迷齒類都不可能是爬行動物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