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動物亞門的1綱,體略呈蝦形,有些種無明顯分節。頭胸部覆以整片背甲(頭胸甲)或具兩片介殼,有的類群(如無甲目)不具背甲。無甲目的複眼有柄,其他類群複眼無柄,相距很近,或部分癒合。大多是小型種類。體長約0.25~10毫米,最大個體可達幾十毫米。常見種有豐年蟲、鱟蟲、蚌殼蟲、溞等。全世界有800餘種,中國有250種以上。鰓足類一般在兩複眼之間有一個單眼。第1觸角細小,單枝,不分節。第2觸角形狀各異。口器大部分被上唇所覆蓋,大顎觸鬚退化或消失,大顎齒內緣具細櫛櫛齒。第1小顎為三角形小片。第2小顎退化或消失。軀幹部體節形狀相似,節數變化很大,無明顯的胸、腹界限,常將生殖節前的體節稱胸部,無附肢的部分稱腹部。最末一體節稱尾節,附1對尾叉或尾爪。軀幹部附肢稱遊泳足,形狀基本一致,有的分內、外枝,有的扁平呈葉狀,足的內緣分成數片內葉(一般5~6葉),其中最基部的一葉較厚,內緣多刺毛,有顎的作用,稱為顎基;外緣最基部的一葉稱為前上葉;其次一葉明顯的比其他葉顯著厚,呈卵圓形或長卵形,邊緣無剛毛,是呼吸器官,稱為鰓葉,也稱上肢,足末端一葉較大,稱扇葉。鰓足類的遊泳足是主要運動器官,但有呼吸作用,此外尚可濾取食物,並送至口部。

  枝角目絕大多數生活在淡水中,僅少數分佈於海洋。無甲目的鹵蟲生活於沿海高鹽水池、鹽田和內陸咸水湖中,一般種類習棲於淺水池塘,坑塘或溝窪等暫時性的小水體中。它們常突發性地大量出現,特別是晚春和初秋期間。當水中存在肉食性昆蟲或魚類時,它們的數量就很少或絕跡。背甲目除能遊泳外,還能在池底匍匐前進或穴居底面松土中。枝角目和介甲目的主要行動器官是第2對觸角,其遊泳足僅有輔助作用。除少數種類外均為濾食性,遊泳足的邊緣具過濾作用的細剛毛。當水流從前向後經過身體腹面時,可將水流中的食物過濾匯集成食物顆粒,經各胸肢在腹面中線形成的食物溝送入口中。少數鰓足類(如數種枝角目)為掠食性,它們前部的附肢變成執握器,可捕捉小的甲殼動物,用大顎撕碎咀嚼。鰓足類為雌雄異體,體內受精。除有性生殖外,也有孤雌生殖。雌性的產卵量隨類別而異,所產的卵有薄殼的夏卵和厚殼的冬卵(休眠卵),前者在產出後藏於育卵囊中,在囊內孵化,而冬卵則直接產於水中,可耐幹燥或冰凍,度過不良時期,待環境條件適宜時可繼續發育而孵化。除大量枝角目及少數介甲目為卵胎生外,其餘所有鰓足類的卵均孵化為無節幼體,經若幹次蛻皮即為成體。

  淡水水域中,枝角目是魚類良好的天然食料,而當介甲類大量繁殖時,卻影響魚苗的生長。許多化石種類對研究地質和尋找石油有一定的用處。

  鰓足綱是甲殼亞門中比較原始的類群,起源於古生代的寒武紀。

  下設3個亞綱4個目〔據 T.E.鮑曼和 L.G.阿貝勒(1982)〕:

  卡甲亞綱(Calmanostraca):背甲目(Notostraca)

  雙甲亞綱(Diplostraca):介甲目(Conchostraca)

             枝角目(Cladocera)

  薩甲亞綱(Sarsostraca):無甲目(Anostraca)

  

參考書目

 T.E.Bowman,L.G.Abele,Classification of the Recent Crustacea,in L.G.Abele(ed.),SystematicsFossil Record and Biogeography,Academic Press,New York,1982.

 R.D.Barnes,TheCrustaceans,inInventebrate Zoology,Saunders College,Philadelphia,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