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類似於突變型的個體。

  美國動物學傢和遺傳學傢R.B.戈德施米特認為基因的作用在於控制發生過程中特定環節的生物化學變化的反應速率,基因突變使反應速率發生變化,從而帶來突變型表型。他設想如果某些環境因素也能影響生物個體特別是幼體的特定發育階段的某些生化反應速率,就能通過這些因素的處理得到相似於突變型的個體。為瞭證實這一設想,戈德施米特在1935年將孵化後4~7天的野生型果蠅的幼蟲蟲用高溫(35~37°C)處理6~24小時,獲得瞭一些翅形或復眼大小類似於某些突變型的果蠅。這些果蠅的後代都是正常的,說明這些類似於突變型的性狀是不遺傳的,因此把這些果蠅稱為擬表型。隨所用果蠅的幼蟲的蟲齡、處理溫度或其他理化因素的性質和處理時間的長短,可以獲得多種擬表型。

  孕婦在妊娠早期服用鎮靜劑反應停可引起胎兒畸形,類似於由基因突變所造成的范可尼貧血患者的上肢畸形和巨核細胞血癥患者的撓骨發育不全癥狀。有人也把這樣的胎兒稱為擬表型。不過為瞭區別環境因素對於胚胎發生的病理作用和模擬基因突變的作用,一般認為除瞭引起相似於突變型的性狀改變以外,真正的擬表型還必須滿足一些條件,例如由於特定基因突變所帶來的表型效應必須和這一環境因素的作用有累加效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