魨形目的1科,有11屬約40種,通稱鱗魨。體側扁,長橢圓形或菱形。眼小或中大,上側位。口小,端位。上下頜每側常各有1~2行楔狀牙齒。背鰭2個,第一背鰭3鰭棘,第一鰭棘粗大,其餘2鰭棘短小;第二背鰭及臀鰭相似,基底均較長。左右腹鰭合成一短棘,附在腰帶骨的末端,短棘與肛門間常有膜狀皮膜。體被中大或小形粗板狀厚鱗,不相互覆蓋。無氣囊。主要分佈於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區,為淺海魚類。

  鱗魨體色美麗。肉食性,以甲殼類、貝類等為食食,利用其楔狀的牙齒可鑿穿牡蠣和其他貝類的堅殼而食其肉。背鰭鰭棘與支鰭骨摩擦能發聲。

  中國產11屬18種,分佈於南海,少數見於臺灣海峽。常見的如寬尾鱗魨、圓斑擬鱗魨、波紋鉤鱗魨、卵圓疣鱗魨。鱗魨肉肥厚,較粗硬,有些種類(如圓斑擬鱗魨)有毒,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