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的1個小科。灌木,具油細胞。單葉對生,全緣或近全緣。花兩性,輻射對稱。花萼與花瓣無明顯區分,雄蕊5~30,著生於花托邊緣,退化雄蕊5~25。線形至線狀披針形;心皮少數至多數,分離,著生於杯狀花托內。聚合瘦果著生於壇狀的果托中。染色體基數x=11,12。共2屬7種,分佈於亞洲東南部、東部和美洲北部。中國有2屬4種,產西南部、南部、長江流域以南,以及山東、陝西等省。

  代表種有:①蠟梅,原產長江中下遊各省,生長於1500米以下山地,現國內外廣泛栽培。為落葉灌木,小枝微具四棱,棕褐色。葉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葉面深綠色,粗糙。花黃色,芳香,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長為子房的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質化,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花期從12月至翌年2月(見圖)。

花可提取芳香油,花藥用於清涼、解毒、生津。 根、 莖入藥,有鎮咳止喘功效。用壓條、分根或種子繁殖。蠟梅為“歲寒三友”之一,栽培供觀賞。②夏蠟梅,產於浙江昌化及天臺等地,生於海拔600~1000米山地。為落葉灌木,葉對生,膜質,寬卵狀橢圓形、卵圓形或倒卵形,全緣或不規則細齒。花較大,單生於當年枝頂,無香氣,花被片螺旋狀著生於壇狀花托上,外部的花瓣12~14,倒卵形或倒卵狀匙形,白色,邊緣淡紫紅色,內部花瓣9~12,橢圓形,中上部黃色,中下部黃白色,內面基部散生淡紫紅色細斑紋。瘦果長圓形,被絹毛。花期5月,果期10個月。花大美麗,可供庭園觀賞。

  蠟梅科的花各部多數,離生,具油細胞,過去曾經認為其親緣關系近於木蘭科(Magnoliaceae)和番荔枝科(Annonaceae)、樟科(Lauraceae)及產澳大利亞的香材梅科(Monimaceae)。又因其種子無胚乳,子葉大而席卷,染色體數x=11,12等,也有人認為似乎接近於薔薇科(Ro-saceae)的繡線菊屬(Spira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