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足蟾科角蟾亞科的1屬。吻成棱角狀,突出於下唇;少數種類吻鈍圓。上頜有齒。內掌突扁平,在掌內側第一指基部。胸側有1對小白腺,位於腋基部內側。角蟾廣泛分佈於亞洲東南部。中國現有18種(亞種),主要分佈於秦嶺以南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體形大小懸殊,體長20~110毫米。成體一般棲息於山溪邊的草叢中、石塊下、石縫內或枯枝落葉間。繁殖季節發出鳴聲。例如,寬頭大角蟾聲音宏亮,“阿-阿-阿”迴旋於山谷中;掛墩角蟾發“呷、呷呷、呷……呷”聲,小角蟾的“呷、呷、呷……”聲清清細悅耳。一般在5~8月產卵,有的產卵於溪流石下。卵大、乳黃色。蝌蚪生活在山溪中,一般在近岸邊小碎石間或水草附近。本屬的蝌蚪與上頜無齒的擬角蟾屬的蝌蚪相似,而與同科其他屬大不相同。蝌蚪體形細長,尾肌發達,尾長約為頭體長的2倍。口位於吻端,口部無角質頜和角質齒,唇平展於水面時呈漏鬥狀,攝食浮遊生物。出水孔位左側(左出水孔型)。眼位於頭部兩側端。肛孔開口在下尾鰭基部中央。蝌蚪越冬後完成變態。一般將角蟾屬看作原始的屬,但它的蝌蚪何以相當特化,尚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