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蟬科昆蟲的1種。是農作物上的大害蟲。中國南方和北方一些地區分佈。

  本種後足細長的脛節生有兩排短刺,體連翅長4~4.5 毫米。全身黃綠色。頭部背面近前緣處有一黑色橫帶。前翅淡藍綠色。雄蟲的前翅端部黑色,當翅覆於體背時,黑色部分在尾端,因此得名(見圖)。

  一年發生4~7代。在福建、廣東等省冬季無滯育期。在其他地區,多以3~4齡若蟲和少數成蟲在冬季作物或雜草上過冬。成蟲多在葉鞘內產卵。若蟲前期喜群集,遷移性不大,常棲息於莖幹下部或葉背面。老齡若蟲轉株為害,受驚動時則迅速橫行躲避或跳落水面逃逸。成蟲趨光性強,並有趨綠習性,因而在生長旺盛、發棵嫩綠的田塊裡,成蟲遷入量多,為害嚴重。

  與黑尾葉蟬具有共同特點,在中國還有二點黑尾葉蟬、二條黑尾葉蟬及馬來西亞黑尾葉蟬。這4種的區別是:頭部背面近前緣無黑色橫帶,前翅常於中部有一黑斑點者為二點黑尾葉蟬;頭部有黑橫帶,前胸背板的前緣為黑色,前翅中部常有大而向後延展的黑色條斑者為二條黑尾葉蟬;馬來西亞黑尾葉蟬則為頭部的黑色橫帶不完整,僅殘存兩端小部分,前翅中部黑色斑點相當大。四種分佈范圍不同,黑尾葉蟬自南向北可達東北地區,二點黑尾葉蟬隻達中部地帶,其他兩種僅見於南方。黑尾葉蟬主要為害水稻、尚取食麥類、玉米、高粱及其他禾本科植物;並能傳播水稻普通矮縮、黃葉和黃萎等多種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