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南方發現的直立人化石之一,包括一個近乎完整的頭蓋骨、兩塊頭骨碎片,一塊破碎的下頜骨和9枚零星的牙齒。1980和1981年發現於安徽省和縣陶店汪傢山龍潭洞(見圖)。

  和縣猿人頭骨屬於男性青年個體,它具有許多與北京猿人相似的特征。例如顱穹窿低,顱最大寬位於兩側外耳門附近,額骨扁平和明顯向後傾斜,具有矢狀脊,眉脊和枕脊均發達,顱骨很厚,枕骨枕平面與項平面交界呈明顯角狀轉折。顱骨的多項測量也和北京猿人近似。腦量約為1025毫升。此外,和縣猿人頭骨又顯示出若幹較為進步的特征,例如眶後縮窄不如北京猿人那樣明顯;顳鱗高,且其頂緣呈弓形隆起,類似於北京猿人第Ⅴ號頭骨。根據以上初步描述,吳汝康等(1982)建議和縣猿人的系統位置似可視為與北京猿人的晚期代表相當。

  與和縣猿人共生的哺乳動物化石達40多種,其中既有華南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中的許多典型代表,如東方劍齒象(Stegodon orientalis)、中國貘(Tapirussinensis)等,又有許多北方型的種類,如腫骨鹿、葛氏斑鹿(Pseudaxix grayi)、居氏巨河貍(Trogontheriumcuvieri)等,表明是個混合類型的動物組合。其地質時代屬於更新世中期。徐欽琦等(1984)根據該動物群與深海沉積物的對比結果,認為其地質時代相當於海洋的O18的第八階段,絕對年齡距今約28~24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