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馬科昆蟲的1種。又稱瘦角薊馬。廣佈於中國和世界各地,主要寄主為禾本科植物,為水稻重要害蟲之一。

  雌成蟲體長1.3~1.4毫米,灰褐至黑褐色。觸角8節,較瘦細,第3節通常長為寬的3倍;第3、4節色黃,其餘灰褐或第5節基部淡;第3、4節上感覺錐叉狀。頭長於前胸,兩頰平行;單眼間鬃長,位於3個單眼外緣三角形連線外緣。前胸前角有1對長鬃,長於其他前緣鬃;前緣近中線有1對鬃較長;後角有2對長鬃。前翅灰白,脈鬃連續,前脈鬃約19~~22根,後脈鬃14~17根。腹部背片第8節後緣梳不完整。雄蟲黃色,小於雌蟲,腹片第3~7節有近似啞鈴形的腺域。

  行兩性和孤雌生殖。年發生10代左右。喜在寄主心葉活動,致使葉片現銀灰色斑。在江南部分稻區發現,成蟲從其他寄主移入將要抽出的穗苞內活動,產卵於劍葉葉鞘內側;水稻揚花後,初孵若蟲潛入穎殼內為害穎殼和子房,並在其中生長發育至成蟲,引起穎殼外壁呈現褐斑和子房萎縮終至空癟。一般空癟粒占10%左右,成為水稻重要害蟲之一。最適溫度在20~26.6℃范圍內,較高溫度對禾薊馬發生較為有利;多雨對它有明顯抑制作用。成蟲常隨作物生育期更替而輾轉為害。如處於孕穗末期的水稻,正好與成蟲遷飛盛期相吻合受害就重。因此,推廣雙季稻、單雙混栽,茬口和品種繁多,無效分蘗增加,導致水稻孕穗──揚花期延長而不齊,大大改善瞭禾薊馬的食料條件,加重瞭它的為害。在防治上必須有針對性地采取農業與化學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