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均

  朝鮮近代哲學傢,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先驅者。字伯溫,號古愚、古筠。朝鮮忠清道公州人。出身兩班即士族地主階級,官至丞政院右輔承知、吏曹參議,戶曹參判等。1874年組成開化派,創辦《箕和近事》,宣傳開化思想。1884年10月117日,開化派在金玉均的領導下,發動瞭甲申武裝政變,建立瞭以開化派為核心的新政府。10月19日發佈瞭新政綱。但是新政權隻存在3天就失敗瞭。政變失敗後,金玉均流亡日本,繼續從事救國運動。由於日本政府的迫害,1894年2月由日本逃亡到中國上海,不久被朝鮮守舊派刺客殺害。金玉均的著作隻存《治道略論》、《甲申日記》、《朝鮮改革意見書》等。

  在哲學上,金玉均具有唯物主義傾向。他揭露朱子學的空言,提倡“實事求是”的學問,重視自然科學在認識世界中的作用,認識到生產技術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但是,他過分誇大知識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把知識看作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他在理論上是無神論者,反對一切迷信,指出夏秋間千百壯丁死亡,不是“鬼神”作怪,更不是“命運”所至,而是由於“居住不潔”、“飲食無節”、“污穢之物”堆積街頭,傳染病流行所造成的。他反對燒香祈禱,否認自然神的存在。但他又認為宗教可以作為道德的幫手教化人民,強調宗教存在的必要性。

  政治上,金玉均開始認識到當時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在於兩班的專橫跋扈,主張廢除兩班、門閥制,實現身份平等,撤銷在人才使用上兩班和庶民的差別,實現君主立憲制。但是,由於階級的局限性,他不是依靠廣大的人民群眾,隻依靠少數“被選拔”出來的人去說服國王,實現君主立憲制,陷入瞭英雄史觀。這表現出朝鮮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未成熟性。然而,金玉均所倡導的開化思想及他所領導的甲申政變揭開瞭朝鮮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