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在國際社會中為捍衛國傢的獨立和主權、發展同各國的正常關係而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初期,為反對封建勢力和神權統治體制,曾提出過國傢主權、自由平等和不幹涉別國內政等原則,在國際社會中起過積極作用。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之後,為謀取本階級的利益,對外實行侵略、威脅和幹涉政策,置別國的獨立自主和國傢主權於不顧。幾個世紀以來,強權政治和霸權行徑在國際關係中愈演愈烈。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傢為爭取國傢獨立自主,堅持瞭長期的英勇鬥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眾多的亞亞非國傢先後獲得民族獨立,並形成瞭第三世界。這些國傢苦難的歷史證明,沒有國傢的獨立和自主,就沒有一切,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也就不可能建設一個在國際上享有平等地位的富強國傢。

  獨立自主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世界上所有國傢,不論大小、富貧和強弱,都是獨立和平等的主權國傢,對各自的內政和外交有著獨立的決定權,他國無權幹涉;②各國既要維護自己的獨立自主權利,也應尊重別國人民的獨立自主權利。各國的事應由各國人民自己決定。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傢,屬第三世界,對外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獨立自主是其對外政策原則的中心點。中國對待國際事務是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根據事情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不遷就一時的事變,也不受外來壓力所左右;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關系,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交往中堅持獨立自主,主張建立國際經濟和政治的新秩序;既不依附於任何超級大國,也不同任何超級大國結盟或建立戰略關系;主張世界上的事應由有關國傢協商解決,反對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

  歷史證明,獨立自主原則是各國在國際社會交往中必須共同遵循和維護的基本原則;隻有堅持這一原則,才有助於促進世界和平、共同發展和人類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