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甘地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領袖,甘地主義創始人。1869年10月2日生於西印度的波爾邦達爾。父親曾任古吉拉特一個土邦的首相,母親是個虔誠的印度教毗濕奴派教徒。甘地自幼深受傳統印度教的薰陶。1888年赴英國倫敦大學學習法律,11891年取得律師資格。1893~1914年在南非充任一傢印度商業公司的法律顧問,並領導瞭印度僑民反對南非種族歧視和政治壓迫的鬥爭,開始提出並實踐他的“堅持真理”運動。1915年初回到印度後,參加國大黨工作,很快成為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此後,他一心致力於社會改革和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1948年1月30日被印度教教派主義極端分子殺害。

  甘地的哲學以傳統印度教和耆那教的思想為基礎,亦受到基督教以及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傢托爾斯泰、索羅和羅斯金的影響。他的哲學是由“堅持真理”、“非暴力”和“苦行”三個主要原則組成的,三者在理論上、實踐上都是緊密相連的。甘地把真理看作是一種超越時間、空間的絕對實在,提出“真理就是神”的原則。“堅持真理”就要虔誠地崇信真理,通過真理的力量戰勝邪惡,實現人類的美好命運。“非暴力”的思想是以愛為基礎的。甘地認為人的本質是善,每個人內部都存在著同一個神性,即善性;人們可以通過愛,通過自我忍耐和犧牲,感化他人甚至自己的敵人,使其內在的善性顯現出來。他認為手段高於目的,手段可以決定一切,非暴力就是獲得真理的唯一手段。“苦行”是實行非暴力原則的必要條件。所謂“苦行”就是要求人們實行自我節制,拒絕物質福利和感官享受,自覺地作出犧牲。主張通過個人的自我節制和純潔行為,導致社會的凈化。甘地的思想在動員印度人民起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鬥爭中曾起過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明顯地反映出印度民族資產階級政治上的妥協性和軟弱性。

  甘地的主要著作是《印度自治》、《自傳》,其全集正在陸續出版。